http://news.ftv.com.tw/NewsContent.aspx…
 標榜安全蔬果的吉園圃標章出現仿冒品,讓花更多錢買安全的消費者買的難安心,也讓用心的農民吃了悶虧,有學者建議應該把農產品納入食管法管理,請看筠騏在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 曾經榮獲傑出農民的李阿陽,已經在三芝種了40多年的筊白筍,加入農會產銷班獲得吉園圃安全蔬果認證,讓他的筊白筍可以賣出比以前更好的價格。
 農委會為輔導農民正確用藥,在1993年開始推動「吉園圃」安全蔬果標章,由農政機關審查,農友不必負擔驗證費用,吉園圃標章下有9個阿拉伯數字識別號碼,消費者要特別重視的是第六碼和第7碼,標示了產銷班別,而第8碼及第9碼則是班員別,可以查到生產的農民,做好產銷管控,但是卻有通路使用仿冒標章欺騙消費者。
 食管法修法掛一漏萬,讓業者總是有漏洞可以鑽,現在安全蔬果不安心,傷到消費者,也傷到用心的農民。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